在全国脱贫攻坚战役中,有无数的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不惧困难、不畏艰辛,在脱贫一线履职尽责、奋力攻坚,特别是那些帮扶干部,他们为了改善民生,实现共同富裕,像英勇的战士一样与贫困斗争,在消除贫困的道路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扶贫“勇士”,他们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贫困地区的百姓,在这些勇士中,我们省药检院的徐继军同志就是其中之一。
徐继军是我院中成药室的一名检验人员,也是两个年幼孩子的父亲,在2019年7月,他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,离开城市,走向农村;离开家庭,走近群众;离开工作岗位,奔向基层广阔天地。他一套运动衣、一箱方便面、一个双肩背包便开始了在岷县张寨村的驻村帮扶生活。常言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他在定西市岷县闾井镇驻村帮扶近2年了,在扶贫这条艰险的道路上他怀揣着真心,把真情播撒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,得到了张寨村老百姓的点赞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,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吹起时,有这么一群人,从四面八方赶来,组成了一个小团队——驻村帮扶工作队,在这个工作队中,徐继军年龄最小,但他却是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,党和国家给予了他队内双重职务,也给予了他双重责任,需要他勇挑重担,勇赴一线。与徐继军共同奋战在一起的同志们是这样评价徐队长的:这人就是爱较真,对村民的事比对他家的事还要上心,他经常为帮扶措施的精准性和户情的准确性和大家“斤斤计较”,特别是在掌握户情上,有时让人感到他很“三八”,有时候甚至把人家祖宗三代、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都整出来了,为了精准施策,他和我们有时争的面红耳赤,难解难分,但争完后又立马和好如初,这种争吵不但没有僵化我们的关系,反而使我们更加亲密,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了把工作做好做实,所以不会把争吵的情绪带到生活中;在工作中,徐队长严格按照省、市、县的要求,遵守驻村扶贫工作管理制度,坚持吃住在村,认真履行职责、真心扶贫,把自己当做群众中的一份子;在生活上也很关心大家,经常主动帮助大家,回家返村时总会带好吃的给我们改善生活,让我们枯燥的生活多一份温情。
驻村以来,徐队长经常带驻村队员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交流,顺便为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给村民送上温暖细心的关怀,架起了工作队与村民沟通交流的桥梁,建立起了鱼水深情,润物无声、潜移默化地帮助村民提升思想观念。现在村民们一有时间,就到村委会找徐继军拉家常,热情地送去自家生火的柴、烙的饼、腌猪肉和蔬菜等农产品。
徐继军植根群众,以高度负责的使命,用智慧与知性,推动脱贫攻坚工作,特别是他用我院帮扶经费为四社维修便民桥,解决村民涉水出行的事迹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;还有为村民杨刘喜成功修改了20年未修改成功的年龄,让70岁的老人能够正常享受国家政策的事,解决了压在杨刘喜心头近20年的心病,为了表示感谢,老人家亲笔为徐书记写了感谢信,送到了村委、县委、省药检院和省药监局,他还说要感谢徐继军的父母,感谢他们生了这么优秀的儿子,感谢院领导培养了这么好的干部,让他在重要的岗位有更多的机会造福百姓。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是压在徐书记心头的一件大事,他在入户的时候经常给家长讲,教育扶贫和教育脱贫是最有力的脱贫方法之一,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,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,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。村上有厌学的孩子,他就多次入户去给孩子做思想工作,最后在他的循循教导下,孩子重新踏入了学校,顺利完成了学业。他多次强调一定要咬牙供孩子上学,让孩子走出农门,不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要让他们都有受教育的机会,有上大学的机会,让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。徐继军书记就是这样一位在平凡的扶贫岗位上,心系百姓,服务百姓,一心为民,默默地温暖着张寨村,成为村民企盼的好书记、好干部。
现在村上只要谁家有困难就找徐书记,他经常想办法帮助贫困村民解决实际困难,为村民办实事、办真事、办好事,发动帮扶单位职工给村民们捐赠衣物,寻找爱心人士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开展一对一长期帮扶工作。如今他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的贴心人,村民们眼里的小事,在徐书记看来就是一桩桩、一件件的心头大事,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让老百姓满意。
徐书记说:在驻村工作中,我遇到了好战友,特别是村书记,现在是随叫随到,张寨村第一书记和村支书都是私车公用,开自己的车加班入户,现在我们更加懂得了什么叫使命,什么叫担当,什么叫胸怀。脱贫攻坚的战斗精神,使我们更加勇毅、坚韧、团结,同时村民身上善良、纯朴、勤劳、不屈的美好品德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,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动力。
徐书记回顾:从2017年至2020年,我院已累计为张寨村捐赠帮扶经费100多万元,这些资金为张寨村合作社的建设、产业发展的扶持、基础设施的建设、村容村貌的提升改善、贫困户节前的慰问等方方面面的帮扶发挥了大作用,特别是安装太阳能路灯、修建垃圾池、购买垃圾车为每户村民发放垃圾桶、种植云杉树、给幼儿园捐赠学习用品和幼儿玩具、为合作社销售蜂蜜等一系列帮扶措施,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,得到了村民们对我院高度的肯定。省药监局和省药检院扶持岷县当归研究院,为其捐赠了100万元的帮扶资金,无偿为岷县当归研究院培养6名检验人员,支持帮扶岷县当归研究院开展日常检验工作。
徐继军感叹:近年来,在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关怀和支持下,张寨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,实现了脱贫。村里修建了公路、文化广场、新村址、新幼儿园,成立了养蜂合作社、种植合作社、养殖合作社,自来水通了,危房改造了。驻村工作是平凡的,但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,听到他们的一声谢谢,这种平凡让我感动、让我留恋、让我的人生从此有了一份宝贵的财富,也是一次丰富人生阅历和提升素养的锤炼。